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对五苓散之理解 ——张文风老师经方专业课

来源:新疆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2018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张文风老师《学经典,用经方--中医经典名方之五脏论治》专业课程亦是吉林省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项目第二批学员第五次培训的学习,虽然只是

0 引言

2018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张文风老师《学经典,用经方--中医经典名方之五脏论治》专业课程亦是吉林省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项目第二批学员第五次培训的学习,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三天时间,但是却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在课上张文风老师详细讲解了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等方剂及临床应用,我对张文风老师讲的五苓散略有所得,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五苓散的理解和体会。

1 五苓散的出处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也见于《金匮要略》。

2 五苓散的原文归纳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伤寒论》第2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条文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条文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条文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3 五苓散的方药组成及服法

五苓散原方: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4 五苓散的方药分析

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说: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枝味辛热,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

5 五苓散的五苓分析

仲景遵内经之法,合于术数,白术温主春在东方,桂枝热主夏在南方,茯苓平主长夏在中,猪苓的猪属水畜主冬在北方,有意思的是泽泻。八卦配属中,兑配属泽,泽,一是山上之水,二是湖泽。反正和水有关系,泽泻利水通淋补阴不足。而且兑泽位西,是不是刚好补位上一条说法?五个方位全了,其实苓也就是令,节令,春夏秋冬长夏五个节令。所以,五苓散中只用了二苓,但方名却为五苓。

6 五苓散的病机证候分析

我们知道五苓散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方子。其病机为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在《伤寒论》中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文章来源:《新疆中医药》 网址: http://www.xjzyyzz.cn/qikandaodu/2021/0119/632.html



上一篇:补阳还五汤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系统
下一篇: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新疆中医药投稿 | 新疆中医药编辑部| 新疆中医药版面费 | 新疆中医药论文发表 | 新疆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疆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