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疆中医药》栏目设置[08/03]
- · 《新疆中医药》投稿方式[08/03]
- · 《新疆中医药》征稿要求[08/03]
- · 《新疆中医药》刊物宗旨[08/03]
政协委员张其成:为中小学划拨“中医药文化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张其成 本刊讯(记者姜乃强)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缺乏物质保障和中医专家资源,应为中小学划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项经费。” 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
张其成
本刊讯(记者姜乃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缺乏物质保障和中医专家资源,应为中小学划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项经费。”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
2016年以来,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4个部门共同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加以部署推动。“十三五”期间,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2.2万余场,进一步增进了青少年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张其成委员表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看到有很多学生仅停留在“中医很神奇或中医很有意思”的感性认识阶段,对“仁和精诚”等中医价值观念及健康养生理念的领悟匮乏。更多的中小学生依然对中医药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误解排斥。经过调研走访,他们发现中小学中医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部分语文必读课文存在对中医药不正确的评价和描述。如初中语文必读名著《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篇讽刺中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高中语文必读名著《呐喊自序》提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明天》《药》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狂人日记》中的中医医生甚至成了刽子手形象。很多学生受其影响,对中医药文化产生误解或抵触,有的学生甚至全盘否定中医。
其二,语文必修教材的古诗文中缺乏中医经典原文。就现行“部编本”语文教材而言,已选入多篇有关中医药的介绍文章;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文言文篇目的比例大幅提升,然而没有一篇中医经典文言文。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其中不少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如果能够选入语文必修教材,其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都是不容小觑的。然而,目前还没有中医经典原文被选作必修教材课文。
其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缺乏物质保障和中医专家资源。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和开设中医课程,往往需要购买活动材料和聘请中医专业人士,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很多学校就不考虑或取消了相关活动和课程。虽然有个别中医专家出于对中医文化传承的热爱,乐于为中小学义务服务,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但是缺乏普遍性和可持续性。
对此,张其成就深入推进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对引起学生产生误解或抵触的必读课文做必要的删减或注解。对高中必读名著《呐喊自序》中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进行删除;对初中语文第七册(上)必读名著《朝花夕拾》,增加一定的注释,阐明鲁迅先生涉及对中医评价是事出有因,不能以此全面否定中医;还要说明中医用药引的隐喻意义。
二是在初高中阶段选取《黄帝内经》以及《大医精诚》(孙思邈著)等中医经典原文,作为语文必读课文;选取《后汉书·华佗传》(范晔著)、《伤寒论自序》(张仲景著)等原文,作为语文选读课文。
三是为中小学划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项经费。数额上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管理上与中小学其他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致。如果经费较少,可以维持简单材料的购买,促进活动能够得以开展;如果经费充足,可以聘请中医专家开设课程或讲座,组织更为丰富的活动。
— ?END ?—
来源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本刊记者 | 姜乃强
文章来源:《新疆中医药》 网址: http://www.xjzyyzz.cn/zonghexinwen/2021/0304/760.html